為提高科技論文寫作水平,進一步加強科研培訓工作,6月23日下午,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楊瑞剛在啟航樓開展“科技寫作與交流”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袁太生院長主持。
首先,楊瑞剛副院長闡述了科技論文的內涵及寫作意義。作為高校工作者,要想表達自己的科技想法,就應當掌握撰寫科技論文的規律和方法,使其能夠在實際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果的科學總結。
隨后,楊副院長主要圍繞科技論文特色、相關要求、創作格式、規范以及寫作方法等幾方面內容,對科技論文的整體結構以及組成的層次構造進行了專業詳細的講解,并從專業視角,分析、歸納、總結論文寫作中常見的問題,指出近期熱門的幾個研究方向。使教師們了解了論文寫作技巧,熟悉了科技論文寫作規范與方法,并根據自己在寫作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交流溝通。接著,他通過案例結合自身的經驗,從讀好、寫好、改好三個方面為大家分享如何創作一篇好的科技論文。其中,讀好就是收集利用資料,清理思路、明確中心;寫好就是要從讀者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且遵循基本寫作要求;改好就是從內容結構上多下功夫。
最后,他對論文摘要、引言、正文等內容進行了細致而又嚴謹的講解說明。他指出,論文投稿成功的關鍵在于個人的科研態度,每一篇論文的寫作都應當認真嚴謹,杜絕論文作假,努力成為優良學術道德的工作者。
本次講座提高了學院全體教師對科技論文的整體認識,夯實了教師們的專業基礎,增強了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為大家撰寫教科研論文奠定了基礎,相信全體教師會在教學與科研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在科研中成長,在反思中超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