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學術委員會在學術報告廳舉行“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美學價值思考”學術講座,講座邀請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忱教授主講,各院部400余名師生參加講座,講座由科技處處長李俊曉主持。
李忱教授指出,最小作用量原理蘊含著美的本質,美學價值的挖掘體現在審美評判中。最小作用量原理作為審美評判標準可以從以下四點來論述,第一,最小作用量原理展現的求真之美。從物理學原理、社會科學及哲學原理的提出和發展總結出科學家的創造思維,展現科學的本質美。第二,最小作用量原理符合邏輯一致性標準。從費馬原理,動力學的普遍原理,達朗伯—拉格朗日原理等公式的推導體現了簡潔的邏輯美,又從國內外大學的演化發展體現出社會系統和諧需要遵循邏輯一致性標準。第三,最小作用量原理展現的形式美。簡潔、和諧、新奇是科學理論形式美主要表現,從沙漠的沙丘形狀、河流的蜿蜒、蜂巢的立體結構、竹子的特性、高層建筑的結構、機翼的設計以及我們日常的定式思維等來舉例,充分表現了最小作用量的形式美。第四,最小作用量原理符合數學化標準。一門學科達到科學化程度的標準是,看這一門學科具體運用數學到什么程度。李忱教授用一系列的數學公式推導來驗證了最小作用量的數學化。
講座持續了近兩個小時,李忱教授既從物理學數學方面驗證,又從生活中的實例舉例,給我們帶來真的追求、美的享受、和善的思考。給教師和學生們上了一節具有科學性的美學課。
![]() |
|